色差仪的 SCI(包含镜面反射光) 和 SCE(排除镜面反射光) 是两种不同的测量模式,主要区别在于 是否包含物体表面的镜面反射光,这直接影响颜色测量的结果和应用场景。以下是详细对比:
1. 定义与原理
模式 | 全称 | 原理 |
SCI | Specular Component Included | 测量时包含镜面反射光(即物体表面的直接反光),反映材料的 总反射率(颜色+光泽)。 |
SCE | Specular Component Excluded | 测量时排除镜面反射光,仅测量 漫反射光,更接近人眼实际观察到的颜色效果。 |
2. 核心区别
对比项 | SCI模式 | SCE模式 |
测量内容 | 颜色+表面光泽 | 仅颜色(排除光泽影响) |
适用表面 | 高光泽、镜面、金属表面 | 哑光、粗糙、纹理表面 |
数据一致性 | 受表面光泽影响小,重复性高 | 更接近人眼视觉,但受纹理影响 |
典型应用 | 质量控制、实验室标准检测 | 外观设计、产品实际颜色评估 |
3. 实际应用场景
SCI模式适用情况:
- 高光泽材料:如金属漆、电镀件、塑料光面。
- 标准化检测:需要排除人眼主观因素,如汽车漆、工业涂料。
- 研发与品控:要求数据稳定,不受测量角度微小差异影响。
SCE模式适用情况:
- 哑光/粗糙表面:如织物、纸张、磨砂塑料。
- 外观匹配:如家具颜色、印刷品色差评估。
- 人眼视觉模拟:当需要测量结果与人眼观察一致时。
4. 测量结果差异示例
- 同一高光泽红色样品:
- SCI模式:测得色差值ΔE较小(因包含反光,颜色更鲜艳)。
- SCE模式:测得ΔE较大(排除反光后颜色变暗)。
- 同一哑光样品:两种模式差异较小(因表面无强烈镜面反射)。
5. 如何选择模式?
1. 看行业标准:
- 汽车、涂料行业通常要求 SCI(如ASTM D2244)。
- 纺织、印刷行业更常用 SCE。
2. 看表面特性:
- 高反光表面优先用 SCI,避免光泽干扰颜色数据。
- 哑光表面可用 SCE,更贴近实际视觉效果。
3. 看需求:
- 需要数据稳定性 → SCI。
- 需要视觉一致性 → SCE。
6. 常见问题
- Q:为什么SCI数据更稳定?
A:因为镜面反射光方向固定,受测量角度影响小,而漫反射光易受表面纹理和角度影响。
- Q:能否同时使用两种模式?
A:高端色差仪(如X-Rite Ci64、Konica Minolta CM-26dG)支持 SCI/SCE一键切换,可对比分析。
7. 主流色差仪型号推荐
品牌 | 型号 | SCI/SCE支持 | 适用领域 |
X-Rite | Ci64 | 双模式自动切换 | 汽车、涂料 |
Konica Minolta | CM-26dG | 同步测量SCI+SCE | 塑料、纺织 |
Datacolor | 600 | 可选模式 | 印刷、家具 |
爱色丽(国产) | NH310 | 经济型双模式 | 通用工业 |
总结:SCI和SCE的本质区别在于 是否包含镜面反射光,选择时需根据 材料特性、行业标准及检测目的 综合判断。对于争议情况,建议同时测量两种模式并记录对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