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差仪是仿照人眼感色原理研制的精密仪器,其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如下:
一、总体组成
色差仪主要由照明系统、探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。
二、具体部分名称及功能
1. 照明系统
* 光源:通常选用发光效率较高且光通量稳定的卤钨灯,或者A光源、C光源、D65光源等,这些光源能够模拟不同的照明条件,如日光、完全辐射体发出的光等。
* 光学系统:由透镜和隔热玻璃组成。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,再经隔热玻璃滤掉红外和紫外部分后作为载波作用于被测对象。
2. 探测系统
* 光学变换:通过光接受器、积分球、挡板、滤色片等实现光信号的接收和处理。这些组件能够捕获被测对象反射或透射的光,并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光信号。
* 光电转换:光电探测器接收光学变换后的光信号,并将其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信号。这些电信号包含了被测对象的颜色信息。
探测系统还有多种测量/观察方式,如“0/45”、“45/0”、“d/0”和“d/8”等,其中“0/45”是模拟人眼观察角度而设计,光源由45°角射入,0°角进行测量;“d/8”积分球式色差仪则是用一内壁涂白的球漫射照明样品,在8°角测量。
3. 数据处理系统
* 数据处理:包括放大电路、A/D转换、中央处理器等部分。这些组件对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、转换和处理,得到被测对象的颜色数据。
* 显示与输出:通过显示器显示颜色数据,如L*、a*、b*值等,并可能支持打印输出或数据存储、导出功能。这些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记录测量结果。
三、总结
色差仪的各部分紧密配合,共同实现对物体颜色的精确测量和分析。照明系统提供稳定的光源和光照条件,探测系统捕获并处理光信号,数据处理系统则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颜色数据并进行显示和输出。这些功能使得色差仪在油漆和涂料、纺织品、塑料、印刷、汽车和食品等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