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长机校准规范2018
一、引言
本规范旨在确保测长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规定测长机的校准标准、校准方法、校准频率、校准程序以及校准报告的编制。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测长机的校准工作。
二、校准标准
1.校准应依据国际或国家认可的相关标准进行,包括但不限于IS 10360系列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。
2.校准应使用经过溯源和认证的校准器具,如高精度长度测量机、干涉仪等。
3.校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环境温度、湿度、振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,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。
三、校准方法
1.绝对测量法:通过将被测长度与标准长度进行比较,直接得出测量结果。这种方法适用于长度范围较大的测长机。
2.相对测量法:通过比较两个被测长度之间的差异,得出测量结果。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测量较小长度差异的情况。
3.干涉测量法: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长度测量,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。适用于高精度测量需求。
四、校准频率
1.首次使用或重新安装后的测长机必须进行校准。
2.根据使用频率和测量精度的要求,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。一般情况下,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校准。
3.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测长机存在异常或测量结果不稳定,应立即进行校准。
五、校准程序
1.准备工作:包括检查测长机外观、清洁测量面、预热等。
2.安装校准器具:将校准器具安装在测长机上,并调整至适当位置。
3.进行校准:按照选定的校准方法,进行长度测量,并记录测量数据。
4.数据处理: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,得出校准结果。
5.调整测长机:如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,应对测长机进行调整或修理。
6.复查校准:对调整后的测长机进行复查校准,确保校准结果符合要求。
六、校准报告
1.校准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:
2.测 长机的基本信息(型号、编号、生产等)
a. 校准时间、地点、人员等基本信息
b. 校准方法、器具、环境条件等校准条件
c. 测量数据、校准结果及处理过程
d. 校准结论及建议
e. 附件(如校准证书、测量数据表格等)
3.校准报告应由校准人员签字确认,并加盖校准机构公章。
4.校准报告应妥善保存,作为测长机使用和维护的参考依据。
七、其他
1.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,原有相关规范如与本规范不符,以本规范为准。
2.本规范解释权归校准机构所有,如有任何疑问或争议,请与校准机构联系。
3.校准机构应定期对校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,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校准技能和知识。
4.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,如遇到特殊情况或问题,应及时向校准机构报告,并根据校准机构的指导进行处理。